在电缆制造过程中,单根金属导体(铜线、铝线等)需通过绞合工艺形成多股线芯,以提升电缆的柔韧性、抗拉强度及电流承载能力。绞线机正是这一环节的“精密编织师”:
消除单线缺陷:通过多股线芯绞合,分散导体表面的细微划痕或杂质影响;
优化电气性能:绞合结构可减少集肤效应,降低高频电流传输损耗;
通过下方三维结构分解图(图1),我们可直观观察绞线机的四大核心模块:
功能:承载待绞合的金属线盘,通过张力控制器保持线材匀速释放;
关键技术:*磁粉制动器*精准调节张力,误差范围<0.5N(行业标准:GB/T 3916-2020)。
预扭装置:将多股线芯按设定角度初步缠绕;
主绞合模:采用*钨钢材质*的锥形模具,通过孔径逐级收缩实现精密绞合;
防跳线设计:内置弹簧压紧机构,避免高速运转时线材脱位。
驱动电机:通常配备*伺服电机*或变频电机,转速范围50-1500r/min;
齿轮箱:将电机动力传递至绞合主轴,速比误差需控制在±0.1°以内。
自动排线器:确保绞合后的电缆均匀缠绕在收线盘上;
以7股铜线绞合工艺为例,设备运行包含以下关键阶段:
放线同步:7个放线盘通过PLC控制同步释放线材;
预绞成型:线材经过导轮组进入预扭装置,形成初步螺旋结构;
主绞合:线束穿过绞合模具,在主轴旋转下完成紧密绞合(绞距精度达±0.2mm);
在线检测:激光测径仪实时监控线径,超出公差自动报警;
收卷存储:成品电缆经涂油防氧化处理后收卷。
绞合规格:根据线径(0.1-50mm²)、绞合股数(2-36股)选择机型;
产能匹配:高速机型(>800r/min)适合大批量生产,但需配合高精度温控系统。
润滑周期:齿轮箱每500小时更换润滑油(推荐使用ISO VG220级工业油);
模具保养:每周用超声波清洗机清理绞合模内残留铜屑;
张力校准:每月用张力计校验放线架,避免因张力不均导致绞合松散。
现象 | 可能原因 | 解决方案 |
---|---|---|
绞合节距不稳定 | 主轴编码器故障 | 清洁编码器光电传感器 |
线材表面划伤 | 导轮轴承卡死 | 更换导轮组并加注润滑脂 |
收线盘偏斜 | 排线器导轨偏移 | 重置导轨水平度并锁紧螺栓 |
Copyright © 2009-2024 All Rights Reserved. 苏ICP备12081599号
XML地图